交流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交流学习 >> 正文

全国高等院校金工学会青岛年会资料(6)

发布时间:2012-03-06

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教材调查报告

教育部机械课程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金工课指组

    根据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金工课程指导组的工作安排,从2007年5月起,历时8个月,针对“十一五”期间《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也称金工)系列教材的建设情况在全国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样本32份。系列教材包括《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程训练》、《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训练一现代制造技术实训指导》、《制造工程工艺基础》、《工程材料制造工艺基础》等五大类十余种。调查发现,“十一五”期间金工系列教材建设成果显著,在机械基础课程教材建设中异军突起,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值得认真关注。

一、有关背景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也称金工系列课程,内容涉及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冷);机械制造实习(工程训练或金工实习)等四个主要部分。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基础课程分委员会的工作部署,针对我国金工领域的实际情况,从2007年5月起,金工课指组对全国高校金工系列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以下为“十一五”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金工)教材调查情况。

二、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金工系列教材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教材在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依托各大区和各省市金工教学研究会,同时以国家“十一五”期间公布的有关国家规划教材数据为参考。针对本次调查目的,设计调查内容如下:

    1.教材名称及主编情况。

    2.是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3.出版社及预期出版时间,以及你心目中最好的出版社?

    4.教材使用范围与使用情况,计划学时数。

    5.教材编写是否考虑课指租制定的“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或教学指南。

    6.教材是否体现了最新的课程改革成果,体现方式?

    7.教材编写过程是否采用了新的标准与计量单位。

    8.教材的特点或特色是什么,如何处理特色与课程基本要求的关系?

    9.教材是否是立体化教材?

    10.教材是否与国际同类教材接轨?

    11.教材能否按时完成?

    12.教材是否能体现最新的科研成果或先进制造技术?新技术新内容部分占百分比?

    13.编写时是否考虑到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

    14.对教材的相互抄袭有何看法,如何处理?

    15.从教材编写角度考虑,“卜一五”期间课指组是否需要重新修订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与指南?

    16.在教材编写时,你是如何处理先修课与后续课的关系的?

    17.本教材编写目的。

    18.你认为理想的教材都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9.你认为教材在精品课建设以及基地建设中的作用如何?

    20.主编职称、年龄、学历。

    21.参编学校及参编人数。

三、调查结果

    为全面了解教材建设情况,从2007年5月开始,先后通过全国金工课指组成员,以及各大区和有关省市金工教学研究会,并利用互联网,向国内承担金工教材建设的学校和编者下发了部分问卷调查表。截止2007年12月底,共收回调查样本32份,涉及学校26所,编者100余人。教材名称涉及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基础(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冷);工程训练(机械制造实习),及相应组合教材5大类,调查结果如下:

  1.金工系列教材名称繁多,多达20余种。

  2.本次调查涉及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0部,其余为普通教材。

  3.计划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5部,机械工业出版社4部,其余主要为各大学出版社。其中最受欢迎的前两名出版社依次为高教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

 4.教材编写以多所学校共用为主(超过60%以上),自用为辅。学时数最高达120学时,最少18-24学时。学时多少与教材涉及内容有关。

 5. 95%以上的教材编写时参考了课指组制定的基本要求与教学指南。

 6. 90%的教材体现了最新的课程改革成果,体现方式包括: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课件;适当压缩传统教学内容,增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内容;改革课程体系等。

7. 98%以上的教材编写过程都能采用新的标准与计量单位。

8. 50%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新编教材能通过各种方式体现自己的特点或特色。

例如:在教材结构设计上将工程材料部分与各种工艺加以融汇;在教材内容上添加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在学习上体现有利于自学、双语教学等特点;在编写上体现论理中见朴实,简单中见创新,平淡中见工夫,并辅以图文并茂等等。此外在如何处理教材特色与课程基本要求的关系方面,主要观点包括:首先保证

基本要求,然后发挥特色;或在基本要求的体现中反映特色。

  9.有接近50%的教材计划编写成立体化教材。

 10.有5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所编教材能与国际同类教材接轨。

 I1.有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能按时完成并出版教材。

 12.有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所编教材能体现最新的科研成果或先进制造技术,7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新技术新内容部分占30%以上,只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占30%以下。

 13.有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编写时考虑到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

 14.在征求对教材编写时相互抄袭有何看法上,意见分歧较大。完全反对抄袭的少于30%;部分反对的占60%;不正面回答的占10%左右。对抄袭的处理意见褒贬不一,例如:有的希望对经典内容,应适度借鉴,吸取精华,努力反映自己的特点,要进行修改和创新;有的希望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有的希望按自己的思维进行处理;也有的希望按版权法处理。这实际反映,需要增强教师的知识产权观念。

 15.有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十一五”期间金工课指组需要重新修订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与指南。其中同意部分修订的人数占80%,全面修订的占20%。重点修订部分包括:增加新材料的研究以及新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增加先进制造技术部分;增加“三新”内容;或按人才培养要求,考虑理、工、文科不同情况,分类处理;或减少传统内容,增加高新技术内容等等。

   16.教材编写时,在如何处理与先修课或后续课的关系时的部分意见与建议如下:与后续课程有关的知识可以部分写入教材,但不作为教学内容讲授;  强调交叉、融合;尽量避免与先修课或后续课内容的重复,使之更适应学科调整后的学时安排;考虑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保留知识点,自然过渡;简述先修课程重点和关联内容,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教材编写应建立在先修《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基础之上,先修课内容够用为度;根据长期教学经验,使教材与前后期课程紧密相关;注意有些章节内容不要重复,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在内容上应该是对基础课的提高,深度又不能与专业课等同,要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等等。

 17.教材的编写目的表现出多样化。其中,基于精品教材目的占50%;基于提高教材和教学质量的占30%;基于填补学校教材空白占10%;此外还有基于职称晋升等目的的占10%左右。

 18. 60%以上的被调查者对理想教材进行了以下描述:内容阐述全面准确,符合学生学习习惯,方便学生自学;错误少,印刷精良;附有配套教学或自学光盘;图片质量高,论述准确、清晰,内容详尽,习题设计合理;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趋势;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无文字和插图错误;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知识面广,融入最新学科发展知识,有创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机类、非机类通用;实用性强,应有各地区的特色,能体现现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加工工艺;内容先进,篇幅适当,概念准确,语言精炼,图文并茂:体现时代性、创新性:深入浅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文理通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自学与思考,能充分体现出新工艺、新技术,并体现出与有关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等等。

 19.7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在精品课建设以及基地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描述包括:教材起统领作用,是课程建设与基地建设的脊梁,可以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和基地建设;精品课建设不是单一的教材建设,精品课建设以优秀教材建设为核心,形成高质量教材,但不能单独关注教材建设;作用较大,是课程建设基础;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类的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应与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我国国情,教材历来看作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非常重要,是精品课程和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点;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0.主编职称、年龄、学历跨度大。从年龄看,40-50岁编者占42% , 50-60  占40% , 42岁以下占15%左右;从职称看,教授占55%,副教授占35%,讲师不到10%。从学历看博士占42%,硕士占38%,大学学历占20%。

21.参编学校及参编人数逐步增加。其中参编学校达三所及以上的教材占35%,参编学校在二到三所之间的占30%,独自承担的占30%左右。此外参编人数超过10人的占35%, 7到9人的占30%,少于6人的占30%左右。

 22.从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看,“十五”期间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只有5部,“十一五”期间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超过 60部。从金工学会与有关网络信息间接了解“十一五”期间正在编写或已出版的普通金工教材超过200部。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金工系列教材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十一五”期间国家级规划教材比“十五”期间数量上增长了10倍。无论是教材质量还是种类都有了全面的提高。种类与数量的快速增加,一方面反映出该课程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多学科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院校的专业特色与侧重点不同。

2.与实践教学有关的教材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教材种类大幅度增加。

3.教材编写的目的从提职称和填补学校空白逐渐向精品教材和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更多的体现了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新内容,以及新的教改成果。同时教材开始与国际接轨,向立体化发展。

4.教材建设对金工课程建设和工程训练基地建设作用在不断加强,对课程和基地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5.金工教材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特点得到进一步的认可与增强,已成为金工教材的一大特色。

6.课指组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指南得到广大编者的尊重与重视,但编者希望教学基本要求和指南需要部分更新或修订,重点修订部分包括:减少传统内容,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按人才培养要求,考虑理、工、文科不同情况,分类制定教学基本要求和指南。

7.在教材编写中较普遍存在能容忍相互抄袭的思想,再创造与变相抄袭界限模糊,该现象在各种教材的编写中均有反映。这值得出版单位与编者高度重视,并加以规范。从长远计,无论是编者还是出版社,都要进一步增强版权、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以利于编者队伍的健康成长和教材建设的健康发展。

8.对理想金工教材的表述,内涵在不断丰富。例如:教材不仅要体现在内容新、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知识面广、篇幅适当,概念准确,语言精炼,图文并茂,符合学生学习习惯,方便学生自学,还要富有特色等等。

9.调查发现编者主力仍然是年龄以40-60岁的教授与副教授为主,但是学历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博士与硕士学历的编者己达到80 io,这对提高教材质量、改变知识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10.今后金工教材数量仍将大幅增加,鉴于课程学时有限,竞争将逐渐加剧,教材建设发展的重点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与特色。

 

关闭